周恩來力阻粟裕評“十大元帥” 終落選
2014-04-28 10:15:51來源:中國大別山新聞網點擊:
劉少奇力薦粟裕入選“十大元帥”咋失??? 毛澤東、朱德之外,最高統帥部里還有一個粟裕的知己:劉少奇。 劉少奇是毛澤東最得力的助手與第一個接班人,曾在二十余年間受到毛澤東格外的倚重、信任。復雜激烈的黨內斗爭中,毛澤東之所以笑到最后,最高領導地位與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得以最終確立,都有劉少奇殫精竭慮的汗馬之功。 劉少奇初識粟裕內幕: 粟裕并未留下“黑馬”印象 劉少奇與粟裕的認識較晚,是在“皖南事變”前夕的1940年。后來,劉少奇對粟裕的信任與推舉也是不遺余力的。 這年10月,粟裕和陳毅取得黃橋戰役大捷后,與南下的八路軍第五縱隊會師。當年長征的紅軍主力與南方叢林的游擊隊,六年后終于再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喜歡舞文弄墨的陳毅在詩里記敘的一件大事:“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并馬歸。” 粟裕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的身份,在江蘇海安主持大會,紀念這一非凡的勝利,并歡迎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以及他帶來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黃克誠等人。 不久,兩支部隊奉命統一指揮,成立了新四軍、八路軍華中總指揮部,陳毅任代總指揮(總指揮葉挺未到職),劉少奇為政委。這便是后來新四軍新軍部的雛形。陳毅升職而去,粟裕也跟著前進了半步,開始獨立打理江北指揮部。 但這時候,初來乍到的“中央大員”劉少奇,更多倚重的是早負盛名的陳毅,不僅三個月前就決定將蘇北各部隊(包括八路軍南下部隊及渡河支援的四、五支隊)由陳毅擔任戰役上的統一指揮,而且不久后他還向毛澤東提議,重建后的新四軍軍部,“以陳毅代軍長”。 粟裕雖然剛創造了黃橋戰役以少勝多的軍事杰作,被劉少奇稱為“有偉大的決定意義”,但他到底還不是軍事主官,其運籌帷幄的實際內情并不為人知曉。因此,劉少奇并未對他留下后來的“黑馬”印象。 正式成為麾下戰將 劉少奇盛贊粟裕出色才干 “皖南事變”后,劉少奇擔任了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成為華中戰略區的一把手,一師師長粟裕正式成為他麾下的戰將。 劉少奇在新四軍的時間并不長,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澤東之命返回延安,成為中共中央書記處三位書記之一(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進入了中央核心領導層。但這么短的時間內,他就敏銳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 離開新四軍前的1月20日,他在華中局擴大會議總結工作時,給予了粟裕和他的一師非同一般的評價。 他稱贊說:“我一師幾年來工作是獲得了最大的成績,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在我全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隨后,他還具體列舉了一師一些戰例以及其他許多工作的成績。 粟裕與其他師長們都參加了這次會議,對這位軍部最高負責人的嘉許,他當然由衷高興,也深感任重道遠。 劉少奇向毛澤東推薦粟裕“挑大梁” 這時候,蘇南的新四軍六師打得不夠好,有不能立腳之勢。劉少奇當即向毛澤東提議,由粟裕統一指揮一、六兩個師。毛澤東很快予以批準,粟裕也就獨挑大梁,成為唯一同時指揮兩個師的師長。 劉少奇經過九個月長途跋涉的“小長征”后回到延安,向毛澤東詳細地匯報了自己的工作。其間,他對粟裕還贊不絕口,高興地說在華中局和新四軍工作時發現兩個人才,“一是新四軍四師政委鄧子恢,他是農村工作的專家;二是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是新四軍7個師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個師長。” 毛澤東原本和粟裕有井岡山同吃紅米飯的淵源,劉少奇又如此力薦這位“黑馬”,自然印象就更深了。 |